當然,也是一般讀者閱讀史書的首選。一來是今本《史記》已經有許多假造的內容,如老子公案牽涉到的〈老子列傳〉已經可以確定被人動過手腳(參考《道德經論正》《《老子》成書時間考》),以及〈蘇秦列傳〉、〈張儀列傳〉牽涉到《戰國策》的文字也被證實是徹底造假而後摻入今本《史記》之中。((參考《《鬼谷子》公案徹底終結》)加上《史記》年代久遠,很多地方也都出現了失誤,如〈六國年表〉。《三國志》由於年代較後,又沒有牽涉到一些宗師祖師級的人物(如老子),因此幸運的躲過了被竄改的命運。相對來說,是一個更接近於原著的書籍。凡是看過《三國演義》的讀者,如果想要深入研究三國歷史,那麼《三國志》裴松之註也是不能錯過的。看完這本書,讀者便能理解,原來《三國演義》真正創新的地方實在不多。絕大多數的劇情與故事都能在《三國志》或裴松之註的引文中看到。以《三國演義》的篇幅也無法承載《三國志》的所有故事,相信讀者必能在其中找到更多閱讀的樂趣。
陳壽曾任職於蜀漢,蜀漢滅亡之後,被徵入洛陽,在西晉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。《三國志》在此之前已有草稿,當時魏、吳兩國先已有史,如王沈的《魏書》、魚豢的《魏略》、韋昭的《吳書》,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,蜀國無史,故自行採集,僅得十五卷。而最終成書,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,因此《三國志》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。三國志最早以《魏志》、《蜀志》、《吳志》三書單獨流傳,直到北宋咸平六年(1003年)三書已合為一書。(維基百科)
陳壽(233年-297年),字承祚,巴西郡安漢縣(
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亡,265年司馬炎篡魏,改國號為晉。
在此期間,陳壽編撰了《蜀相諸葛亮集》上奏朝廷,
陳壽去世後,梁州大中正尚書郎范頵上書給皇帝,稱讚陳壽的《